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1、结发:束发,扎结头发,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,表示成年,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“加冠”、“加笄”。
2、志学之年:因为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译文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,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,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,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,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,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(收放自如)却又不超出规矩。”),所以后代称15岁为“志学之年”。
3、束发: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,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。束发是男子十五岁(到了十五岁,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)。
4、舞象之年:少年十五至二十岁。“舞象”又是成童的代名词。原本是古武舞名。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。
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1. 男子十五岁古代称为束发。
2.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,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,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。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,后被沿用至今。
3. 称谓释义:
(1)总角:总,聚束;角,小髻,意为收发结之,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,俗称小丫角,因此称童年时代为「总角」。
(2)垂髫:髫,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,于是以「垂髫」指童年或儿童。
(3)始龀:龀,儿童换牙,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。按生理常规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时换牙,「始龀」便成了童年的代称。
(4)束发:束,捆,结?之意。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以「束发」为成童的代称,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
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在古代十五岁的男孩被称为到了加冠之年,在贫穷人家里15岁的男孩儿意味着可以娶妻生子了,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,在皇家贵族,15岁的男孩儿就是加冠之年,他也可以举行大婚,接管朝廷大权,可以把国家的权利交给他,让他治理国家大事。
秦始皇嬴政,很早等机做了皇帝,但是他不到加冠之年,就没有权利掌握朝政大权,
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未满周岁的婴儿:襁褓,2、3岁的儿童:孩提,幼年儿童:垂髫,男孩7岁:韶年,男孩8岁:始龀,幼年泛称:总角,儿童:垂髻之年,10岁以下:黄口,10岁:幼学,13岁至15岁:舞勺之年 ,青少年:束发,15岁:志学,15岁至20岁:舞象之年,男子20岁:弱冠、加冠 ,30岁:而立之年,40岁:不惑之年,50岁:知命之年,60岁:花甲或耳顺之年,70岁:古稀之年,80岁:杖朝之年,80至90岁:耄耄之年,100岁:期颐,老年:皓首或白首,长寿老人:黄发 。
十五岁的男孩古代称谓
未满周岁的婴儿:襁褓,2、3岁的儿童:孩提,幼年儿童:垂髫,男孩7岁:韶年,男孩8岁:始龀,幼年泛称:总角,儿童:垂髻之年,10岁以下:黄口,10岁:幼学,13岁至15岁:舞勺之年 ,青少年:束发,15岁:志学,15岁至20岁:舞象之年,男子20岁:弱冠、加冠 ,30岁:而立之年,40岁:不惑之年,50岁:知命之年,60岁:花甲或耳顺之年,70岁:古稀之年,80岁:杖朝之年,80至90岁:耄耄之年,100岁:期颐,老年:皓首或白首,长寿老人:黄发 。
文章仅供参考不保证准确性,如果情况严重请咨询专业人士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inie6.com/jszs/16620496632369.html